A+ A-
A+ A-

陈元元对季夏苗本就怀着原主身体残留的母女之情,再加上她自己也深深同情这孩子的遭遇,所以的确不可能就此忍气吞声。

可即便如此,她也坚决反对季夏苗想要以极端方式解决问题的想法。

看着季夏苗咬着嘴唇,满脸委屈,欲言又止的模样,陈元元不禁轻轻叹了口气,眼神中满是心疼,柔声道:“好孩子,娘知道你心里苦,委屈得很。可你想想,就算你真去杀了他,又能改变什么呢?为了那样一个狼心狗肺的人,搭上自己的性命,真的值得吗?”

此时,在老梨树下乘凉歇息的二婶马氏也在一旁附和着劝道:“就是啊,二丫头,咱们可犯不着为了他这么个没良心的人,把自己的命搭进去。”

季夏苗听着两人的话,心中的委屈再也抑制不住,哇的一声大哭起来:“那可怎么办?难道就这么算了不成?”

“怎么能就这么算了!他若想退婚,也不是不行,不过你这些年给他的银钱,他必须一分不少地还回来。还有从咱家借走的粮食,也得让他还,而且得双倍偿还!”陈元元目光坚定地说道。

季夏苗在这段感情里付出了感情和金钱,总不能就这么白白浪费,无论如何,也得把一样要回来。

季来福听了陈元元的话,深以为然,点头赞同道:“就是这个理,他都已经翻脸不认人了,咱们也没必要再做这好人。”

接着,他又看向陈元元说道:“咱季家坪虽然穷了些,但向来不怕事。他周子昌一个外姓人,能在咱们村里住这些年,已经是给他面子了。这件事,你们娘几个就别操心了。等晚些大家从地里回来,我招呼上几个兄弟侄儿,去他屋子里,说什么也得给二丫头讨个公道回来。”

旁边有人也跟着出主意,说要是周子昌不配合,就去村东头季三老爷的府里,请二公子一起去。

大家都觉得,有季三老爷家的人出面,量他周子昌也不敢不归还。

陈元元一听,心中暗喜,觉得这确实是个好办法,当下连忙向众人道谢。

季来福摆了摆手,和媳妇马氏起身准备回去。

他们原本在田间干活,刚回来的路上,就碰到哭哭啼啼、挺着大肚子的季春芽匆忙跑过。

两人急忙拦下询问,得知是季夏苗要去杀人,顿时心急如焚,忙不迭地跟着追了过去。

还好,那周子昌不在家中,去了镇子上,季夏苗扑了个空。

季来福夫妻二人便和季春芽一起,将情绪激动的季夏苗带回了家。

这厢夫妻俩回去了,几个小辈也各自回了家。

陈元元担心季春芽刚才又跑又急,动了胎气,便让她进屋子躺下休息。

又打发两个年纪小的去喂鸡烧水,这才拉着季夏苗,到树荫下的木条长凳上坐下,温柔地替她擦去脸上的泪痕。

季夏苗性子向来要强,平日里极少流露出软弱的一面,也不像其他姐妹那样,喜欢往娘怀里钻,母女之间的亲昵互动更是少之又少。

但她终究只是个十四岁的小姑娘,遭受了这样沉重的打击,实在忍不住,痛痛快快地哭了起来。

陈元元见状,心疼不已,赶忙将她搂进怀里,轻声安慰着。

过了好一会儿,季夏苗才从陈元元怀里抬起头来,眼中满是担忧:“爹不在了,大***虽然入赘到咱家,但和大姐一样,都是软弱的性子。我就怕往后咱家没了依靠,受人欺负。原本还指望周子昌……”

说到这里,她又忍不住抽泣起来,过了片刻,才断断续续地说道:“我现在被他退了婚,我自己脸皮厚些倒也没什么,就算一辈子不嫁人,也能过下去。可我担心,这件事会耽误老三老四啊。”

陈元元听了,心中一惊,没想到这个平日里看起来大大咧咧、五大三粗的季夏苗,竟然考虑得如此长远。

一时间,对她更是心疼。

“这话说的,怎么就会耽误老三老四了?攀龙附凤、主动退亲的又不是你,你怎么能把所有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呢?你有什么错呀?”陈元元轻声说道。

季夏苗眼中满是震惊,难以置信地问道:“娘,您真的不怪我吗?”

“我怪你做什么?怪你重情重义,却养出了个白眼狼吗?”陈元元心疼地望着她,“丫头,你没有错。别太难过了,咱们早点认清他的真面目,总好过继续被他蒙骗。”

说完,陈元元又耐心地安慰了季夏苗一番,让她去屋子里休息,自己则在心里琢磨着,到底该如何去找那周子昌,为女儿讨个说法。

说起这桩婚事,还是季夏苗的爹在世的时候定下的。

那时候,周子昌的老娘还在,见季夏苗天生力气大,干活是把好手,便请了媒人上门提亲。

周子昌家虽然穷,但因为他是个读书人,大家却都觉得比那些只会在地里刨食的庄稼人要高贵几分,这桩婚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。

可没过两年,周子昌的老娘就因病去世了。

善良的季夏苗见周子昌没了经济来源,无法继续上学,整日郁郁寡欢,心里十分着急,便开始四处卖力气挣钱。

说起来,她今年不过十四岁,却已经做了三四年的苦力,还不算头两年在村东头季三老爷家茶山干活的日子。

再说说这季家坪,村里大半都是本家姓季的人,加上其他外姓人家,总共有六七十户,两百多口人,也算是个不小的村子了。

这还没算上村东头的季三老爷家。

季三老爷年轻的时候,也是个秀才,还曾去过其他州府,做过某位大人的幕僚,见识十分广博。

人到中年,他发迹后回到季家坪,在村东头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府宅,置办了大量的茶山和田产,与县里的主簿大人还是结拜兄弟。

他的大儿子更是出息,前几年中了秀才,如今在州府读书;二儿子也身手不凡,在县衙门里做了个班头,在当地颇有名望。

季三老爷家的富贵功名,虽然村里的人沾不上多少光,但借着他们家的名头,村里办事倒是方便了许多。

也正因如此,才有小辈提议,要是周子昌不肯退钱还粮,就去季三老爷府里请人帮忙。

毕竟季家在这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乡绅,声望颇高,莫说是周子昌,就是县里的一些富贾见到季三老爷家的人,也都得客客气气,弯腰作揖呢!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